
從遠望、關注到牽手
“縱橫”要過十歲生日了!公司上上下下都在積極準備著、興奮著,身邊的“老人”也都開始回憶他們與“縱橫”一起走過的故事。于是一幅幅精彩的片段在我面前展現了,我仿佛真實的看到了“縱橫”從默默無名的小公司逐漸成長為中國本土咨詢第一品牌的全過程,我也真實的感受到了那些曾經的奮斗、艱難、成功與喜悅。這時突然一個聲音對我說:“鐵虹,也說說你和‘縱橫’的故事,也讓我們了解一下你的戀愛經歷”!我被殘忍的從聽眾席里拉了出來。是??!盡管只是一個“新人”,盡管現在我只是忙著接受大家的幫助與支持,盡管還沒有為“縱橫”這面大旗所引領的隊伍建立戰功,我也有一段與“縱橫”從遠望、關注到牽手的戀愛歷程。從多年在外面遠遠地看、到關注、到現在親密的接觸,從最開始的拒絕接受到主動地選擇加盟,從6年前到今天,這是一個慎重選擇的過程,同時這也是一個被征服的過程。
遠望
1999年,因為曾經在幾千人的國企做過多個管理崗位并做到中層管理干部、因為在清華MBA成績優秀,很多咨詢公司對我伸出了邀請之手。當時我對咨詢公司的判斷是絕對“崇洋”的,我認為管理咨詢作為“舶來品”其技術門檻非常高。只有麥肯錫、羅蘭貝格等公司才真正擁有科學的管理咨詢技術與方法,換句話說,只有他們才知道管理咨詢的準確定義。我選擇加入了一個有理想、通理論、精實踐、能架接中西優秀企業文化與管理實踐的優秀團隊。說實話,當時的我沒有認為“縱橫”是一家好的咨詢公司,盡管她有“北大”的背景。甚至認為她“土”、她“投機”,她的服務并不能夠為企業真正的創造價值。我當時想,盡管叫“縱橫”,這家公司也許不會走的很遠吧。
關注
2002年到2004年間作為企業內部顧問開始專注于管理咨詢與企業實際操作的結合,埋頭于解決一個民營企業的種種問題,包括戰略、組織、集團管理、人力資源、財務控制、營銷、國際化、跨國并購與整合等等,沒有過多地關注管理咨詢行業。當決定重新步入這個行業時吃驚地發現,“北大縱橫”已經發展成為本土管理咨詢公司中顧問數量最多、業務量最大的,這讓我不禁產生了解和研究“縱橫”的愿望。
我開始到各種媒體去看“縱橫”的報道、去接觸“縱橫”的人,去分析“縱橫”的案例,去了解“縱橫”的客戶。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們有了一次合作經歷,我接觸了“縱橫”的項目經理、合伙人,也包括跟“縱橫”的領航人王璞的一次交流。終于,我可以近距離的了解和研究縱橫了。這次合作的結果非常成功,我們經過艱辛的努力創造了全贏的戰果,同時我還得出了自己的結論——也就是我認為縱橫取得競爭優勢的因素在于:首先,是縱橫對內部機制的不斷調整是順應市場導向的,是適應中國市場的;其次,她為客戶提供服務、滿足客戶需求的組織能力是適度的,她并沒有追求在發展中的各個階段的最優,她在龐大的中國市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解決一部分客戶的問題,伴隨著客戶的不斷成熟與客戶共同成長;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是有一支相對穩定的團隊長期地專注于共同的事業。
我終于發現“縱橫”是一個在不斷進步的公司,是一個能在企業發展中不斷解決自身問題的公司,是能給人以希望的公司。
牽手
更了解了“縱橫”,“縱橫”對于我也更有吸引力了,我選擇了主動加盟。置身于公司才真正去不斷思考“縱橫”的發展,以及個人在其中的價值體現與能力提升。我認同“縱橫”倡導的敬業、合作、誠信、創新與專長的價值觀,它會成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更堅信會實現成為中國最受尊重的大型咨詢企業的愿景。
但我更加期望“縱橫”能夠成為在中國的市場徹底打敗外國公司的本土咨詢公司的代表。我同意做出一個咨詢品牌需要一群天才踏踏實實地干上至少20年的觀點。本土咨詢業要想真正超越“麥肯錫”等,可能確實需要這樣一批人,在咨詢中尋求自我實現而不是賺錢的機會,真正把咨詢當成自己的事業甚至是生命,堅持不懈地干上20年。目標遠大且腳踏實地,豪氣干云卻循序漸進,一方面,中國出現了適合本土管理咨詢業成長的土壤,存在著巨大的聘請本土咨詢公司的現實需求。另一方面,在某些領域 “麥肯錫”們并無明顯的競爭優勢。中國式企業管理思想只能在本土咨詢公司的咨詢實踐中產生,只能在基于東方文明的咨詢范式中產生,只能在中國企業自身的管理實踐不斷豐富和不斷發展中產生。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張維迎教授在分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時認為,企業最重要的競爭力是看這個企業在多大程度上積累了互補性知識。他認為,麥肯錫的某一個咨詢顧問可能不是最優秀的,但這個團隊組合起來就是世界最強的,麥肯錫的競爭力在于他的全球一體化,在于他建的全球資源共享,這是別人偷不去、買不來、拆不開、帶不走的東西。麥肯錫公司自己也認為:資源共享+團隊精神=麥肯錫核心競爭力。
我希望“縱橫”能夠博采眾家之長,形成自己牢固的競爭優勢。我認為資源共享與團隊精神是管理咨詢公司成功的關鍵因素,這一關鍵因素不能停留于書面或口頭上,必須不折不扣地體現在行動中,因為我們為客戶提供的是智慧產品,個體的智慧無法為客戶提供足夠的價值,價值的創造要基于知識資源的積累與團隊的合作。
“縱橫”也許并不完美,甚至有我不喜歡的地方。但無疑她是一個能在最大程度上按個人的意愿去充分發揮潛能、去用智慧創造價值的良好平臺。我毫不懷疑自己做出了正確的抉擇。盡管會有磨合的痛苦,盡管前面的道路并不好走,我仍然堅信我與“縱橫”將攜手共同走向美好的未來。再過十年,相信我們能夠一起實現自己的愿景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