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樣世界——柬埔寨游記
車 子剛剛駛入首都金邊,下午正是工廠下班時間,涌出密密麻麻人群,和廣東那邊“中國制造”的無數個生產基地的打工仔打工妹一模一樣,你于是便清晰地感觸到紡 織、制鞋等低端制造業正在向南亞、東南亞轉移的清晰的痕跡;在所有景點,圍攏上來的黝黑、頭發糾結的小孩子,半叫賣半乞討的神情和眼神;路邊掠過的田野, 幾乎看不到任何工業制成品,保留著最原始的茅草棚、耕牛做工;洞里薩湖上,飛艇上舉著大蟒蛇向著大船躍躍欲試,借著游客的恐懼半威脅半乞討的中年男人;在 景點里,地雷受害者們淡然演奏,背后是多少萬顆地雷迄今仍深深嵌入在柬埔寨普通生活中的恐懼。與暹粒優雅豪華、專供國外游客消費的五星級酒店并存的,是無 數柬埔寨人在貧窮與安然中苦苦討生活的艱難。
柬埔寨的寺廟永遠是最輝煌耀眼,也是最潔凈的地方。一路上,叢林中掩映的,金邊街頭一閃而過的,都是金碧輝煌的寺廟。在金邊大皇宮專門有一座金銀殿,里面收藏著全部是金質、銀質的佛像精品。大門的線雕,也是神秘、眼眉低垂的佛像。在巴揚寺,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些眾多石塔上刻著的表情平靜、安詳、神秘、樸實的四面佛像,也被大家稱作高棉的微笑。他們微閉眼瞼、沉思靜想,有的還帶有淡淡的微笑,被稱為“東南亞的蒙娜麗莎”。有學者說他們是富有同情心和憐憫心的觀世音菩薩,也有人說他們就是阇耶跋摩七世本人。這些一個個平靜的表情,是在經歷了鼎盛繁華之后內心重回的領悟。
崩密列是蘇利耶跋摩二世時期修建的印度教廟宇,所以在建筑風格上與同期建造的吳哥寺很相似。它們都是外圍有一圈圍墻,之中內嵌兩層同心回廊,最中間是一座高塔(吳哥寺是5座),現在中間的高塔已經倒塌。在崩密列,廟宇、回廊、塔寺幾乎全部倒塌,巨大的石塊散落在地,粗壯的絲棉樹(又稱木棉樹,吉貝樹)樹根在廢墟中蜿蜒,將石頭建筑肢解得支離破碎,樹干挺拔地伸向天空??吹竭@些破敗的景象能使人聯想到修復前的吳哥寺?(Angkor?Wat)、吳哥城(Angkor?Thom)和塔布隆寺(Ta?Prohm)。
期待已久的小吳哥,已經在柬埔寨國旗上看到過無數次。真正見到時還是又一次被震撼:它的神圣、肅穆,它的精美絕倫,它的安靜神秘。它演繹了一座人間的神山。
在往回走的路上不停地回頭張望,想象著整個吳哥寺建筑的含義:
去往吳哥,首先要走過長長的引道,好像代表著通往圣山(須彌山)旅途的漫長;
到達須彌臺后要逆時針參觀回廊中600多米長的浮雕,它代表著信仰和反思,如同進了佛教寺廟得口念六字真言,手撥動轉經筒一樣;
最后,是辛苦的攀爬,三級須彌臺和最后的高塔,它代表想要修煉成佛的艱難。?
匆匆柬埔寨一游,留下了美好記憶在別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