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五”國有文旅集團發展戰略怎么做?
文旅產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通過加快建設旅游強國,讓文旅產業更好服務美好生活、促進經濟發展、構筑精神家園、展示中國形象、增進文明互鑒?!笆逦濉逼陂g,國有文旅企業應積極擁抱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機遇,全面貫徹發展新理念,加強科技、文創賦能,加速培育發展文旅新質生產力,推動文旅產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
1
深刻理解國有企業改革方向
1、國有改革存在的問題與難點
隨著國企改革1+N+X全面展開,2025年是深化改革收官之年,但國企改革仍存在諸多痛點與難點,國企改革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程,國企改革發展中的痛點與難點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
企業經營和黨建兩張皮,無法有效融合與互助推動;
-
戰略發展方向模糊,隨意性變動,未形成上下共識,資源和要素未被有效利用;
-
占有產業要素資源,卻沒有占據產業鏈相應的地位與話語權;
-
治理結構與集團管控不到位,管理梯隊建設缺乏有效手段;
-
基于團隊激勵的各項改革舉措不配套,落實不到位。
2、“十五五”期間國企改革方向
“十五五”國企改革從 “規模追趕”轉向“能力重塑”,通過科技創新定義產業邊界、資本運作重構空間布局、全球競合提升系統韌性,最終建成與國家現代化治理相匹配的新型國有企業體系。
強化國家戰略功能引領:推動國企從“經濟主體”向“國家戰略支撐”轉型,聚焦產業鏈安全、區域協調、民生保障等核心功能。
新質生產力驅動產業升維:以科技創新重構產業體系,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實現全要素生產率提升。
市場化經營機制深水區突破:打破行政化桎梏,構建“全球競爭力導向”的人才激勵與資源配置機制,從治理改革、人才機制、激勵變革深化市場化經營。
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化重組:資本運作優化國有經濟空間布局與產業縱深,提升全鏈條資源配置效率,從證券化攻堅、產業鏈橫向縱向整合、資本形態創新進行結構優化。
創新型國資監管體系:構建“分級分類+數字監管+價值創造”三位一體的現代化監管體系,深化分類監管、數字化監督升級,引入綜合價值管理體系。
全球化能力提升躍升:構建“雙循環”下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實現技術標準、市場網絡、資本通道的國際化嵌入,深化推進國有企出海策略。
2
精準把握行業發展態勢
1、文旅資源視角
文旅資源的結構性矛盾愈加顯著:文旅資源在演進過程中,出現經濟價值與其他價值的沖突放大,供給周期與需求迭代斷層,時間、空間、形態錯配,各類技術投入與實際效能落差等情況。
文旅資源的熱點和賣點快速輪動:在多傳播媒介推波助瀾下,文旅+和+文旅讓餐飲、演藝、賽事、研學等主題領域和傳統文旅資源互動融合,更高頻的涌現出分散的、短期/周期性的流量焦點。
文旅資源的定義及范疇持續延展:當前的文旅產業從資源角度更加突出可交互性和和價值轉化能力,文旅深融、多產泛融、虛實互融讓旅游資源要素推陳出新,文旅資源載體極大豐富。
文旅資源成為生活產品及生活品牌:文旅資源通過符號、敘事等功能的植入與日常生活互動,并從局部突破演變為系統性滲透,文旅資源更廣泛的參與式生產正重構著消費習慣、城鄉空間和社交方式。
2、文旅客源視角
文旅客源的動機日趨離散分化:伴隨整體客源規模穩步上升,分層級分區域客源市場中多元認知、代際分化組合、多類興趣圈層等因素,所對應的吸引物偏好讓文旅出行動機日益繁雜。
文旅客源的決策更加感性務實:文旅作為消費市場中的剛需品類,影響客源決策的不僅是情緒價值、審美需求、身份認同等感性聯結,同時也在重點衡量綜合成本和關鍵效用等理性支撐。
文旅客源行為在多維度呈現兩極化:客源的行為特征出現:算法推薦vs反向攻略、特種兵式vs躺平式、打卡出片率vs文化沉浸度、小半徑微度假vs大跨度萬里行、奢旅vs窮游等極化現象。
文旅客源的流量主導依然是主戰場:對客源及潛在客源的注意力爭奪,已逐漸進階到對客源價值的深度挖掘與動態運營階段,更立體的觸點覆蓋及更真實的內容呈現是流量持續導入的主戰場。
3、文旅服務視角
文旅產業集成服務聚焦供應鏈整合能力提升:從面向產業提供集成服務的角度,當前頭部企業通過供應鏈資源重構與柔性調動進行體驗再造,提供構建多維價值閉環的整合解決方案,來服務產業生態協同演化。
文旅產業服務圍繞系統化數據賦能展開競爭:伴隨數據驅動下的精準服務革命愈演愈烈,更多場景、更多環節、更多類別的數據源被采集、被分析,通過智能化系統即時且動態的驅動決策和指導服務。
文旅用戶集成服務聚焦特色化標準體系升級:從面向游客提供集成服務的角度,當前頭部企業正在錨定用戶需求的變化和服務效果的改善,對現有標準體系進行特色化再構建、優化延伸及普適性推廣。
文旅用戶服務朝「服務即內容」方向創新:伴隨用戶體驗升級的潮流,更多的服務場景正在重塑,通過服務的產品化創新,讓服務成為可感知、可傳播的體驗內容,賦予服務獨特的品牌標識。
3
文旅集團發展規劃框架
根據2025年6月發布的《中央企業發展規劃管理辦法》,地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參照此辦法,強化發展規劃引領作用,深入研判內外部環境形勢、行業發展態勢,明確業務布局重點,引導企業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增強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結合文旅產業特有屬性,國有文旅集團發展規劃應該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文旅產業環境分析:包括宏觀環境分析、文旅產業鏈分析、文旅消費分析、文旅商業模式演化、產業競爭格局、關鍵成功要素、文旅產業發展趨勢研判等,相較于其它企業產業環境,重點關注文旅消費趨勢、文創出海環境分析與研判。
(二)企業發展現狀分析:包括企業基本情況、發展基礎、行業對標與競爭力分析,重點圍繞對標一流價值創造,找到企業差距與競爭優勢,對企業發展的經營能力、財務能力、業務能力、管理能力進行綜合研判。
(三)企業發展頂層設計:包括總體要求、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發展路徑等,重點關注國有文化企業核心功能和核心競爭力的構建,圍繞文旅產業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強調旅游強國的戰略落地。
(四)產業布局安排:包括業務塊板發展目標、路徑舉措、重點任務、重大工程項目等,重點關注各業務板塊發展邏輯、業務協同效應建設、資源要素轉化為市場競爭力。
(五)發展規劃執行落地的保障措施:包括機制體制改革、管理能力建設、安全環保建設、發展規劃實施計劃等,重點關注能力體系建設中的文旅集團品牌價值提升、戰略實施中的戰略落地解碼、以及戰略評估機制建立。
上一篇文章:北大縱橫“十五五”規劃服務清單